担忧的一幕发生!“最危险敌人”现身,中方资产被扣押,事闹大了

据环球时报报道,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表示,乌方已收到首笔来自美国的利用俄罗斯被冻结海外资产所产生的收益进行支付的款项,金额为10亿美元。今年10月,七国集团领导人就以被冻结俄罗斯资产所产生收益作为抵押、向乌克兰提供500亿美元贷款的细节达成共识。作为七国集团贷款的一部分,美国承诺将向乌克兰发放200亿美元贷款。乌克兰内阁日前发布决议称,已与美方敲定贷款细节,并批准了相关贷款协议。从表面上看,将俄资产收益以贷款形式提供给乌克兰,西方似乎在维持一种“程序正义”的表象。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宣称没有直接挪用俄罗斯资产,而是以一种看似合理合法的金融操作来帮助乌克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国际舆论的压力,避免因公然侵吞他国资产而遭受更强烈的谴责。然而,这种所谓的“程序正义”不过是一层薄薄的遮羞布,难以掩盖其背后真实的利益诉求。在经济利益方面,西方通过贷款形式将乌克兰紧紧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美国政府如此急于行动,与拜登总统可能即将离任有很大关系。他担心如果特朗普再次上台,可能会终止当前的“援乌抗俄”政策。此外,拜登提出的援助乌克兰计划被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否决,也使得他另辟蹊径,通过使用冻结的俄罗斯资金来支持乌克兰。这笔贷款的利率将以美国当前一年期国债平均利率上浮1.3%计算,贷款的本金和利息都计划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所产生的收益来偿还。其实,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冻结了大约3000亿美元的俄罗斯海外资产。美国一边以“全球领导者”的姿态站在道德制高点,宣扬“自由、民主与人权”,另一方面却通过金融手段和经济霸凌将其他国家的财富视为自己的“附属品”。这种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正在吞噬全球经济,重构世界秩序。更有甚者,美国对俄罗斯的冻结资产的“援助”计划,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国际经济战术。未来,全球的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在地缘政治上与美国有冲突的国家,都可能面临相同的命运。我们已经无法忽视这种可能性。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欧盟不顾中方多次交涉和反对,一意孤行,在第15轮对俄制裁中将部分中国企业和个人列入“全面制裁”清单。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这位发言人说,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和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欧方做法有违中欧领导人共识精神,对中欧经贸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中方敦促欧方从立即停止列单中国企业的错误做法,停止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利益。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国际化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争取更大的话语权。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以及持续的地缘政治博弈成为中国国际形象建设的主要障碍,此次政策调整是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寻求主动权的又一举措。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一直是乌克兰的主要支持者,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然而冲突的长期化给欧盟内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政治压力。欧盟此次制裁中国或多或少与美国的游说有关。对于欧盟来说,这次制裁并非没有代价。一方面,失去中国市场的部分支持,可能让欧盟原本疲软的经济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与美国的过度绑定,也可能让欧盟在未来的战略自主性上受到更多限制。就像俗话说的,“借刀杀人未必不被刀伤”,欧盟的选择需要承担更深远的风险。从中长期来看,中欧关系如果持续恶化,欧盟是否还能保持在全球经济中的独立性,恐怕是个大大的问号。欧盟第15轮对俄制裁,将中国企业拉入名单,是一次“损人未必利己”的冒险之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旅游
2025 年开始,瑞典将发布新版驾照
下一篇:香飘飘的野心